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农村金融 >> 正文

现代金融服务如何赋能乡村产业发展?

2021-09-02  来源: 澎湃新闻   浏览量:
“钱从哪里来”,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道难题,同时也是一道必答题。过去一个时期,特别是脱贫攻坚过程中

本网讯:“钱从哪里来”,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道难题,同时也是一道必答题。过去一个时期,特别是脱贫攻坚过程中,金融与财政、社会资本一起,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大量活水。当前,三农工作中心历史性转向乡村振兴,广袤农村释放巨量消费潜力和投资空间,衍生出大量新业态新模式,一方面亟需现代金融服务赋能助力,另一方面也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一片广阔蓝海。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农村的金融需求有什么新特征新趋势?现代金融又该如何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中实现自身发展?痛点何在?难点何因?症结点何以有效突破?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从业者。

金融下乡,既能融资,也能融智

金融乃经济之活水。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国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发放9.2万亿元、扶贫小额信贷发放7100多亿元、扶贫再贷款累计发放6688亿元,占全部资金投入的77%。可以说,以金融力量为主的真金白银的投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资金保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深度、广度和难度绝不亚于脱贫攻坚,对资金的需求量也较脱贫攻坚时期更为海量。目前,金融资源投向农业农村领域占比相对较低。据统计,2020年,我国各类贷款达173万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仅32万亿元。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尹成杰认为,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力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一个当务之需、当务之重、当务之急。某种程度上说,现代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支撑度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的进展速度和质量。

除资金外,金融下乡还可以为农业农村发展带来同样宝贵的技术、管理、理念等重要要素。作为一种市场经济要素,金融下乡内在要求必须把盈利性和可持续性等作为重要考量因素。在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副司长王衍看来:“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既体现在‘融资’上,也通过‘融智’导入农业农村发展要素,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

在乡村发展巨量的资金需求引导下,一些地区不断健全投入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形成了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特别是,一些现代金融机构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正成为金融助农的新生力量。

科技助力,现代金融服务既精准又高效

作为小龙虾养殖第一大省,湖北小龙虾产量占全国一半左右。今年初,荆州虾农伍发琼和潜江虾农任杰正为扩大生产而资金不足发愁时,网商银行支持小龙虾产业的金融项目落地荆州和潜江,为他们解了燃眉之急。

“3分钟放款、1秒钟审批、0人工干预,直接用手机就能完成贷款。”没费多少功夫,伍发琼和任杰成为了第一批获得网商银行全年免息贷款的虾农。资金一到位,扩大生产的项目立即上马。此外,网商银行还与湖北省融担集团、湖北省中小担联合发起开展乡村振兴助农行动,为虾农提供金融支持、降低贷款成本。
网商银行自成立时起就定位于服务小微和涉农客户,作为一家没有线下网点的科技银行,形成了通过互联网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能力。“成立至今6年,累计超过4000万小微经营者使用了网商银行的数字信贷服务,其中超过2000万为涉农用户,占比超过一半。”董事长金晓龙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一年来,西部省份的涉农客户增速很高,其中宁夏、西藏、山西、青海、新疆、甘肃等省份的涉农客户增速超过60%。”

高效放款的背后是借助数字化手段建立起来的征信体系支撑。网商银行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开发出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精准识别农作物的“大山雀”系统,通过卫星图像识别,可以准确看到农户在种什么、种了多少、种得好不好,以此为种植户提供授信。
另一个金融创新的支撑来自政府方。2017年12月,网商银行和河南内乡县政府正式签约开展县域金融合作,通过数据风控,把农村的交易、物流、支付等信息形成信用资


产,与政府共享的涉及农户可公开的数据资源汇合,并以此摸索出一条有效可行的农村金融服务路径,使低成本、低风险农村线上信贷成为可能。截止今年7月,已有超过850个县域政府和网商银行进行了签约。

对一些较大的涉农金融项目,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则起到一手为农户提供担保,一手为银行分担风险的作用。“成立五年来,国家农担公司累计为180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服务,获得银行贷款5600亿元,已经成为地方政府支持三农的重要抓手。”国家农担公司副总经理杨春光告诉记者。

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应与国家战略保持一致

金融资本流入乡村,当前应该切入哪些领域,从哪个环节入手,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助力乡村振兴?对此问题,王衍认为要从两个维度进行判断。“首先要考虑商业模式是否可持续,其次要看哪些领域的融资需求最迫切。”他举例,“十四五”期间,高标准农田建设、打种业翻身仗、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体系、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防范化解农业风险等领域的重点任务,迫切需要金融资本加大投资力度。

一般而言,国家财政资金的流向指引着金融投资的方向,农村金融服务商进入乡村应与国家战略保持一致,这将有利于金融资本的安全和高效运营。
金融资本如何顺利进入农业农村现代化?王衍认为不仅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还要在创新模式上下功夫。“基础金融支农的创新路径应是需求牵引型,比如通过大数据摸清主体和产业发展需求并进行精准服务,逐步满足主体更高的合理金融服务需求。新型金融支农的创新路径应是供给创造型,也就是发展生态型金融。”对未来几年可能爆发式增长的生态型金融,他用三个“全”来概括:对农民全方位金融服务、对农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对农村全域开发金融服务。他同时提醒,金融机构应与乡村产业共同成长,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得到长远发展。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认为,在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金融扶持的重点应围绕实现耕地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挥农业公司和托管公司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带头羊作用,在降低金融风险的同时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他特别提出,一些增长型的产业应该成为金融下乡务农的重点关注点,如油料作物业中的油茶豆种植、渔业中的深远海大型智能网箱养鱼、畜牧养殖业中的肉牛产业等。


按照扩面、提速、集成要求,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专家认为,总体看,当前农村金融发展均等化、普惠化程度较低,供给的产品和服务还较为单一,与需求难以精准对接,农民缺乏贷款抵押条件……尚不能满足乡村振兴对金融的需求。


推进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应按照扩面、提速、集成的要求推动改革。”尹成杰建议,要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向系统集成转变,推动农村体制创新、方法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业态创新,要把农村金融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有效结合起来。


针对农村金融改革要解决均等化和普惠化不足的问题,他认为应改变重工轻农、重城轻乡、重大轻小的意识,大力扶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均等化、普惠化供给的程序和机制,细化金融服务的规章制度和操作办法。

同时他指出应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向实体实效转变,结合农业经营的特点、实体运行需求和自然规律创新金融产品,杜绝难贷、抽贷、断贷和提前收贷的现象,真正为农村实体实效服务。最后还要促进农村金融向智能高效转变。“应从防疫绿码的创建得到启示,建立农村数字化征信体系的‘绿码通’,将贷款的抵押、担保、农民的诚信表现、资产化用益物权等数据全部纳入绿码通,智能高效地解决农村金融缺少担保物和农民诚信问题。”尹成杰指出。

内蒙古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金融网)”的作品,内蒙古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  Nmg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内蒙古金融网版权所有

邮箱: cfp05@163.com   联系电话: 0471-4952235   传真: 0471-4952269

常年法律顾问:内蒙古若辉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刘富玉  电话:15024934110

                                                           高级合伙人 李文静  电话:18404823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08100000号-1

·内蒙古金融网络传媒中心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金融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蒙域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