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绿色金融 >> 正文

坚持谱写绿色金融大文章

2024-01-25  来源:   浏览量: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本网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绿色金融深入发展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写好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本专题对此进行探讨。

□王遥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这体现了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迈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金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也是实现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支撑。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成果瞩目

作为全球绿色金融发展引领国之一,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绿色金融三大功能正在显现,五大支柱也初步形成,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并逐步形成以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为主、多种绿色金融工具蓬勃发展的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

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两项货币政策工具,激励和引导更多金融机构以市场化方式支持绿色低碳发展。2022年6月1日,原银保监会印发的《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正式施行,明确提出“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同年,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正式启动。2023年10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标志着我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重启迈出了关键一步。

在相关政策的指引和激励下,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持续多样化,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今年,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蓝色金融发展以及对个人碳账户探索成为金融机构关注的重点;在丰富完善转型金融工具方面,我国已经在经济转型、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发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以支持传统行业低碳转型;ESG在投融资市场中的主流化趋势渐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生力量;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开展,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气候投融资系统构建和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经济绿色低碳发展贡献了力量。

向纵深发展任务艰巨

当前,绿色金融的深入发展同样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仍需大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我国的绿色投融资仍持续存在巨大资金缺口。因此,引导更多资本流入绿色低碳领域投资仍是极为紧迫的问题。这需要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资源配置能力,通过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多种形式,撬动民间绿色投资,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绿色项目以及低碳技术开发等投资活动,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绿色金融创新产品应用范围亟待扩大。当前我国绿色金融产品种类较少、规模不大,产品结构仍主要以传统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为主,仍需提升如环境权益抵质押贷款、绿色地方政府专项债、绿色融资担保基金、绿色建筑保险、绿色REITs等创新产品的应用范围和场景。此外,为高碳行业转型提供支持的转型金融产品也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融资需求;ESG相关产品服务的实践较国际市场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是亟须推进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相互衔接,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更为有效的金融支持。服务于转型金融稳定投放的转型金融支持目录仍在制定中,针对性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激励约束机制、评价体系等相关标准也需尽快制定。目前,转型金融领域缺乏风险管理方法学和应对工具,其风险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同时,还需要着力缓解转型过程中带来的失业、相关群体利益受损的公正转型问题。

四是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科技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等有待深入融合。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融合尚显不足,仍存在发展不均衡、科技应用待加强、风险防控水平待提升等问题;科技支持绿色金融发展尚未建立详细评价的标准与实施细则,对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在绿色金融应用场景的研发投资仍相对较少;针对运用绿色金融结合金融科技手段探索养老服务机构新形态和老龄产业新业态的创新实践与重视程度仍存在不足。

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任重道远

金融必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引金融“活水”赋能绿色发展、低碳转型与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是未来的重点工作,可从以下角度发力推进:

一是持续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不仅要扩展传统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产品应用场景,也要积极围绕绿色项目、绿色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和需求主体特点,推进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碳权益等多种形式的产品创新应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方面项目的投融资活动,缓解环境问题对于财政的压力。同时,应融合科创金融、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绿色养老等领域,构建绿色金融服务场景,加快综合化转型进程,以满足不同市场主体的需求。在助力养老金融发展方面,可聚焦养老产业链探索有特色、可持续的业务渠道和业务模式,并融合金融科技构建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健康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形成“双驱”合力助力经济低碳转型。首先,应持续规范化转型金融标准,形成科学和明确的支持框架,并提供标准化转型计划的信息披露要求,以保障转型标准对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性。其次,应加强包括转型战略、技术路径、不同范围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以及转型金融筹得资金的使用情况等相关转型信息披露的要求。最后,应进一步创新多种转型金融工具,在转型债券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为主的基础上,充分运用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等以拓宽资金来源。

三是充分运用金融科技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加快出台科技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具体标准及政策指引,积极探索“科技+绿色金融”的融合应用研究构建适合金融业稳健运行的金融科技及绿色金融发展体制,深化金融业体制改革,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积极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手段优化绿色金融服务渠道,改进业务流程,既可助力绿色普惠金融实现农村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广泛触达,也可强化绿色金融系统中ESG风险管理能力,实现ESG投前风险识别与分类、投中差异分配与管理、投后动态监控与追责的全流程管理模式,以有效提升信息的透明度。

四是增强绿色金融普惠属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可建立动态调整的绿色普惠金融发展机制,不断适应普惠主体绿色发展的新特征,针对不同地域、不同主体因地制宜“定义”地方绿色发展的主要内涵,允许地方在充分自主发展的框架下创新绿色普惠金融的主要范围。同时,应重视顺应产业发展的规律与当前农村产业化的特点,通过农业农村供应链的支持、对龙头企业的支持等“以大代小”推动产业链不断延展。此外,应发挥金融与财政资金的作用,在产业、环境等多维度布局“多点发力”,以产业为基础,以财政为引导,以金融为媒介,找到绿色普惠金融的发展着力点,形成推动普惠主体的良性发展闭环。

(稿源:中国银行业保险 责任编辑:张旻)

1700616010110161.png

1685323695140184.png


内蒙古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金融网)”的作品,内蒙古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  Nmg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内蒙古金融网版权所有

邮箱: cfp05@163.com   联系电话: 0471-4952235   传真: 0471-4952269

常年法律顾问:内蒙古若辉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刘富玉  电话:15024934110

                                                           高级合伙人 李文静  电话:18404823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08100000号-1

·内蒙古金融网络传媒中心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金融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蒙域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