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供应链金融 >> 正文

供应链金融赋能数字经济建设 同城票据网普惠服务中小微企业

2022-05-13  来源: 华夏经纬网   浏览量:
供应链金融赋能数字经济建设 同城票据网普惠服务中小微企业

本网讯:普惠金融作为服务实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第一金融方阵,从本质上讲,普惠金融是关注社会低收入群体,缩小贫富差距,囊括了共同富裕发展性、共享性、可持续性。


从实施路径上来说,普惠金融是要追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提升经济循环效率,优化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机遇和环境,因为后者解决了90%以上低收入群体就业的问题,从根本上提高低收入群体增收能力和收入水平;


从产业链角度出发,普惠金融最为关键的“普”与“惠”问题,着力点在供应链金融上,目的就是要通过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来调整落后地区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落后地区发展能力等来提高经济发展的收敛性;


从应用场景工具上来说,供应链金融由于其本身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生态来提供金融服务,票据作为契合供应链金融发展特点的金融工具,依托于企业供应链,凭借票据的支付与融资属性,整合上下游企业间的资金流、物流及信息流,具有高流通性、可拆分性、科技赋能和融资成本低等特点,可进一步加速应收账款流动,提高企业用票支付的灵活性,有效缓解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资金紧张、企业持票金额与付款金额不匹配等问题,自然适配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顶层架构,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开辟商业银行“第二发展曲线”新蓝海、助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以来,将普惠金融树立为国家战略,我国普惠金融呈现出服务主体多元、服务覆盖面较广、移动互联网支付使用率较高的发展特点,人均持有银行账户数量、银行网点密度等基础金融服务水平也已达到较高水平。同时,在支持普惠型小微企业发展方面的成就也取得不断突破,2020年末全国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5.3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30.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8.1个百分点。


票据服务于企业主体,在支持普惠小微企业和农产品产业的支付结算和资金融通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据统计,2020年,企业用票金额合计82.7万亿元,小微企业用票金额为44.03万亿元,占比达53.2%;用票企业合计270.58万家,小微企业用票合计250.31万家,占比达92.5%。在金融政策进一步向小微企业倾斜的情况下,票据市场电子化、透明度不断提高,也为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规划中提出健全多层次多元化普惠金融体系,强化对乡村振兴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等多项任务措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票据服务于企业主体,在支持普惠小微企业和农产品产业的支付结算和资金融通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在发挥票据的支付结算功能服务普惠金融的过程中,应从供应链金融角度入手,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小微企业的资金流,通过小微企业与核心企业的资信捆绑,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


与传统的模式相比,将票据契合供应链金融发展,将有效缓解小微企业缺乏抵押品和被大中型企业占用资金的问题。一方面,票据通过支付结算功能,能以背书转让的形式在企业间流转实现支付,以票据替代应收账款,能使企业应收应付款项得以转销,推动应收应付账款的票据化,缓解债务链条问题,从而优化企业财务结构。另一方面,供应链核心企业签发票据可以将核心企业的信用传导至末端长尾客户,实现核心企业信用的全链条共享,发挥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带头作用,推动集团内部企业和上下游企业积极使用供应链票据,这将有助于中小企业凭借核心企业的信用背书实现票据融资,并且更容易获得金融机构的优惠融资价格。



(票据践行普惠金融平台同城票据网)


随着中国数字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加快,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应用,推动市场数字化转型,提升票据数字化服务效能,是票据市场进一步创新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必然趋势。作为AI行业的领军企业,同城票据网积极利用旗下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发挥数字信息化服务手段的先进优势,为广大个体和小微企业及时纾困解困。同城票据网全流程线上操作,依托互联网核心技术线上申请票据融资、资金及时到账,使企业足不出户即可获得快捷高效的金融科技服务。2020年以来,江苏银承共为全国超十万家中小微企业完成票据融资,节约融资成本超百亿,服务用户遍及吉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地。已然成为普惠金融,实现全民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与有力抓手。

内蒙古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金融网)”的作品,内蒙古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  Nmgjr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内蒙古金融网版权所有

邮箱: cfp05@163.com   联系电话: 0471-4952235   传真: 0471-4952269

常年法律顾问:内蒙古若辉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刘富玉  电话:15024934110

                                                           高级合伙人 李文静  电话:18404823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08100000号-1

·内蒙古金融网络传媒中心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金融内蒙古微信公众平台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蒙域在线直播